向美而行 共建“艺术空间”
- 最近更新
- 重庆今成书画院
展览现场
艺术是儿童表达自己、抒发情感的天然通道。从“儿童本位”思想出发,在宁夏银川举行的一场课程艺术展就为观众呈现了少年儿童被充分释放的创造力。日前,为了推动“宁夏在地风物——儿童素养大课”向纵深发展,引领宁夏中小学生创新素养教育在课程教学中落地开花,“喜迎二十大,‘艺’起向未来——沿黄流域生态保护儿童当代课程艺术展”暨“山河稚子·美与未来——2022沿黄河域少儿美育发展论坛”于银川当代美术馆正式启动。
该展览以美育教育和艺术创作成果为媒体,共展出近百件儿童美术作品。作品分布在银川当代美术馆、银川国际版画创研中心艺术馆、华夏河图园区及工作室等区域,通过剪纸、绘画、雕塑、手工装置、长卷手绘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诠释了“宁夏在地风物”的思想内涵。展览不仅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了展示才华和创意的舞台,让童心童趣与儿童审美表达借由此次展览有了丰富而具体的展现,更能够引领孩子们向美而行,畅想未来。
美育是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孩子们如何通过艺术作品来感知自然万物,认识家乡,释放天性,理解梦想和未来?启蒙,从大地的万物开始。展览以“贺兰山下”“沿黄儿女”和“生生不息”3个篇章,进行了不同维度的表达。“贺兰山下”表达的是孩子们致敬贺兰山,反思自我的艺术创造。连续6年,兴庆区师生与贺兰山开始了一场场跨时空的对话。他们叩问亿万年的石头,寻访3万年的水洞沟,解读1万年的岩画,对话土长城、镇北堡、大麦地、太西媒、岩羊……这些真实物象和故事连接了大山与人,揭开了民族文化的基因,唤醒孩子们对家乡万物的兴趣;先民傍河劳作,生生世世饮黄河水而长,所以“沿黄儿女”便是以当代的艺术语言,更新着经久不衰的、黄河古老的故事。同时也在新时代背景下,续写出新一代的沿黄儿女,从抟黄土、甩泥点的生活中向未来奋进的模样;而“生生不息”则是通过戏剧的艺术表达形式,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身心表达对在地风物、传统文化和新新世界的思辨,连缀起他们对万物镜像的理解和思考,将文化自信融入成长血脉。
儿童的创造力来自哪里?普遍的共识是:创造力来自于个性。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使其发现并健康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又如何建立起孩子和世界的情感连接?2021年,银川市兴庆区各小学共同实施“问辨山河川——给宁夏儿童的通识素养大课”,以国家综合实践性课程为依据,以跨学科学习为形式,以“互联网+教育创新素养”发展为目标的自主研发课程。通过科学、人文、艺术等多学科融合实践,探索出以一物联通世界的儿童启蒙教育端口,为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还是一场为“美育”赋能的艺术之旅。开幕当天,美术馆举办了“山河稚子·美与未来——2022沿黄河域少儿美育发展论坛”,论坛通过“多元与发展”和“跨界与创新”两个分主题,围绕“中华美育精神的传承与融合”核心思想,就如何引导少年儿童对黄河流域“美”的挖掘和认知,如何将百年以来的中华美育精神上升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精神”的高度,在新时代如何融入现代科技、世界先进美育理念等来更好地传承中华美育,如何在多元的学科和世界中探索美,如何将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形成合力等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开展后,银川当代美术馆及参展学校还通过开展多元的体验让更多亲子家庭参与其中,邀请观众与孩子们共创,激发大孩子、小孩子的脑洞,推动儿童艺术创作的实践,为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提供范本。在展览首日现场,孩子们在现场当起“小小导览员”,带领嘉宾观展。另外,本次作品展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开幕结束后,每个作品旁都将放置孩子们的讲解视频,展期内可持续观看孩子们参与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及对于作品的解读。
对于银川当代美术馆而言,关注艺术教育从其建立之初便是一大重点。除了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展示载体,银川当代美术馆试图成为一个公众易于、乐于、频于使用的“第三场所”,发挥和挖掘美术馆的教育功能,让不同年龄层的公众都在此有所收获。银川当代美术馆馆长王雪川表示,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之一,美术馆便是希望能够在当代语境下探索儿童美育的更多可能性,为宁夏的美术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更为多元的视角和宽阔的平台。“未来,银川当代美术馆也将持续深耕当代美育,并尝试走出常态化‘馆校合作’,剥离美术馆、学校以及公众间的阻隔,突破美术馆的围墙,让公众多角度见证和参与教育的发生与实践,共同催生新当代美育方式。”王雪川说。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当代”俄罗斯油画展哈尔滨开展 百余幅作品尽展俄式风情